立法委員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新聞稿
趙天麟:政府應該重視婦產科醫生嚴重不足所衍生的問題
民進黨立法委員趙天麟今(16)日於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針對婦產科醫師嚴重不足及醫療糾紛所衍生之問題提出質詢。趙天麟指出,近10年來,各科醫師從業人口均有增加,僅有婦產科醫師不增反減,另外,現行刑法制度引起的各種醫療糾紛也讓醫生多採取防衛式的做法,造成醫病皆輸的窘境。趙天麟認為,政府應該重視婦產科醫生不足所衍生的問題。
趙天麟出示一張網路雜誌封面改編內容表示,婦產科專科醫師核證人數從2010年200多張降至近期每年僅發出30幾張,未來台灣婦產科醫生可能會絕跡,孕婦將面臨無人接生的慘況,以後教育部國民教育課程就必須特別闢專章教導民眾如何在家自行生產。趙天麟進一步表示,婦產科醫師從業人口減少,醫療糾紛也是其中一項重大因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以專科執業醫師計算,平均每位醫師醫療糾紛件數是0.18件,而婦產科醫師是0.51件,意即平均每2位婦產科醫師,就會有1位遇到醫療糾紛的問題,對婦產科醫生是極大的威脅與風險。
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醫師表示,目前婦產科醫生像是瀕危動物,婦產科就業環境的嚴峻不單是婦產科的問題,而是未來全台灣必須面對的課題。施景中指出,20年前投入婦產科職場,台灣約有六分之一的畢業生投入婦產科,但現在不到百分之二的學生願意投入,未來可以預見台灣婦產科醫師將會絕跡。
針對醫療糾紛衍生的問題,台大法律系陳聰富教授表示,台灣會有這麼多的醫師面臨刑事案件,是因為民眾在訴訟上常採取「以刑逼民」的方式,希望透過刑事的手段來獲得民事的賠償。台灣對於過失的認定,在刑事責任上比民事更嚴謹,病患採取此方式往往刑事上會獲得敗訴,而民事就會跟著敗訴。陳聰富指出,醫審會處理醫療糾紛的經驗多和法院見解一致,故民眾所認知以刑事方式的手段來要求民事的賠償其實是錯誤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